1
无题
鸟窠〔唐代〕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鸟窠禅师,法名道林,因曾住于秦望山山顶的一个大松树上,树似鸟巢,故人称他为“鸟窠禅师”。此诗正是禅师以超然物外的视角,对人生、对世间万物进行的一次深刻体悟与哲思的表达。
诗的开篇便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来去自如的境界,寓示着人生的无常与虚幻。末两句则是对浮生若梦的深刻感慨,劝诫世人无需执着于世俗纷扰,应明了人生如梦,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与哲思。
2
插秧偈
布袋和尚〔唐代〕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法名契此,因其常携布袋空携空满袖,去来飘忽似云流,故得此名。此诗是布袋和尚在插秧时,体悟到的人生哲理与修行之道,通过简单的劳动场景,传达出深奥的禅意。
诗的前两句描绘出插秧时的劳作场景,却寓含着“道法自然”的哲理。后两句则直接点明禅意,启示人们心地清净是修行的关键,而有时看似退步,实则是在向前迈进。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满了禅的智慧与启迪。
3
偈二十七首
释守净〔宋代〕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释守净,宋代高僧,其禅诗多寓含深刻哲理,启发人心。此诗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禅师对人生境界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超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的前两句以流水下山、片云归洞的自然景象,比喻人生应如行云流水般自在无拘,无需刻意追求。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主题,指出若能达到如云水般的境界,则能迎来生命的春天,铁树亦能开花,寓意着人生应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方能绽放出生命的绚烂光彩。
4
翠微山居诗·其九
释冲邈〔宋代〕
朝见花开满树红,暮见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释冲邈,宋代高僧,其山居诗系列多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寓含禅理,抒发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此诗以花开花落为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诗的前两句以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后两句则巧妙地将花与人间事相提并论,指出人生如同花开花落,有盛有衰,有得有失,无需过于执着。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与哲思,引人深思。
5
寻春
刘崧〔元代〕
颠云横雨挟风尘,终日寻春不见春。
鸡犬已空桑柘废,清明谁是踏青人。
刘崧身处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借寻春之难,抒发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篇便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春日景象,暗示着寻春之路的艰难。诗人终日奔波,却未能找到春天的踪迹,表达了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荒凉景象,暗示着时局的动荡与人民的困苦。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充满了对现实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6
退步·其二
释怀深〔宋代〕
万事无如退步人,孤云野鹤自由身。
松风十里时来往,笑揖峰头月一轮。
释怀深,宋代高僧,其诗作多寓含禅理,表达了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感悟。此诗以“退步”为题,旨在传达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生活态度。
开篇即点明主题,指出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能够懂得退步、放下的人才是最明智的。用孤云野鹤来比喻这种超脱自在的生活状态,形象生动。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生活的美好,与松风为伴,与明月为友,自在逍遥。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与诗意,引人深思。
7
对酒五首·其二
白居易〔唐代〕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贴近社会生活,关注人民疾苦,同时强调诗歌的通俗易懂。此诗是白居易写给朋友的谏言诗,创作于他晚年时期,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和宦海沉浮后,他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
诗人以蜗牛角上的争斗和石火碰撞产生的短暂光芒来比喻人生的短暂和渺小,暗示人们无需为琐事而争。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认为无论贫富,都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笑口常开,享受生活的美好。整首诗语言质朴,哲理深刻,引人深思。
8
牧童
栖蟾〔唐代〕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栖蟾作为唐末的僧人,其诗作多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此诗正是以牧童的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牧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简单快乐的追求。
开篇即描绘出牧童骑牛、春风拂面、细雨飘飘的自在景象。“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进一步刻画了牧童在青山绿草间吹笛、披蓑衣的悠闲生活。“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则通过日出而作、月明而归的生活节奏,展现了牧童生活的规律与和谐。“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末两句以反问作结,表达了对牧童生活的羡慕与向往,同时也传达出诗人“无是亦无非”的人生哲学。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9
悟道诗
佚名〔宋代〕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此诗记载于宋代罗大经创作的文言轶事小说《鹤林玉露》中,讲述了一位尼姑在春日外出寻春却一无所获,归途中偶遇梅花树,顿悟春意原来就在身边的故事。这首诗通过寻春的经历,寓言了悟道的真谛。
前两句描绘了诗人终日寻春却无果的辛劳。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诗人归来后笑拈梅花、顿悟春意已浓的情景作结,寓意着道不远人,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往往没有发现。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充满了禅意与哲思,启示人们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体悟生活中的禅机妙理。
10
题淮南寺
程颢〔宋代〕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程颢在游历江苏扬州时,暂息于淮南寺,见秋江白蘋为风吹尽,由此有感而发,写下此诗。此诗不仅描绘了诗人南来北往的漂泊生活和楚江秋景的萧瑟,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无求的心境和对人生行止的哲理思考。
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旅途的奔波和晚秋的萧瑟。后两句则笔锋一转,以道人的超脱心境,表明自己不为秋天而感伤,任凭晚山在黄昏中相对发愁。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高远,充满了诗人的哲理思考和豁达情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七六文章网 闽ICP备2024058913号-6